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在我市建筑业推广电子劳务合同的提案》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2020年9月我市被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确定为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城市以来,市人社局立足做好“互联网+人社服务”,推广政府搭建平台和市场化平台同步运行的电子劳动合同“双轨制”模式,为不同性质、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提供免费电子劳动合同全流程服务,帮助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方便劳动者保存和查阅,有效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免费试用。2020年5月电子劳动合同政府平台开始建设,2021年3月正式上线,成立电子劳动合同工作专班,加强宣传推广和技术攻关,省内率先实现电子劳动合同平台和劳动用工备案系统的数据共享、一键办理。二是有效利用市场,同步创新推进。针对建筑工程领域人员流动大,外地务工人员多的特点,联合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电子劳动合同应用的通知》(淄人社字〔2021〕88号),鼓励工程建设领域用工单位线上签和远程异地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用工成本、简化合同签订保存和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实现电子劳动合同“秒签”“零跑腿”,工程建设领域电子劳动合同全覆盖。三是强化服务,解除企业后顾之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免费使用方式,进企业、进工地调研、推广,不断针对需求调整、优化产品。制定宣传和培训方案,线上线下培训企业管理人员3万余人次;组织“人社帮”企业服务小组,深入调研企业200余家,了解企业真实需求,与50余家企业进行技术对接,手把手指导经办、面对面解决实际困难,切实解除企业在费用、服务和法律保障诸多方面存在的担忧。
二、取得的成效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电子劳动合同试点企业24079家(非工程领域企业23008家,工程领域企业1071家),覆盖职工60余万人,工程建设项目540个。已签订电子劳动合同共计573617份,其中非工程领域签订520129份,工程领域签订53488份。解决了农民工兄弟纸质合同携带、储存难的问题。央视一套“朝闻天下”栏目对我市建设领域招用工、电子合同推动典型经验进行报道,工作成效被《新华社山东要情动态》《工人日报》《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学习强国”等多家期刊媒体宣传。
三、下步打算
正如您在提案中提到的,工程建设领域从业者流动性大,推广应用电子劳动合同,不仅节省施工单位用工管理的各项费用,而且堵住了“非实名”漏洞。各企业项目工地结合考勤记录逐月核算工作量,根据电子劳动合同约定据实发放工资,有效避免分包队伍虚报人数、冒领工资等恶意讨薪现象。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探索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电子劳动合同在劳动用工全领域的系统应用,创建“线上签约、系统管理、大数据应用”的数智化工作模式。人社、住建、交通、水利、总工会等部门(单位)依托电子劳动合同进行数据共享,执法监督力量实现更科学配置。稳步拓展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充分发掘电子劳动合同数据价值,高效开展源头治理,全面提升综治效能。
感谢您对我市人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7月1日
(联系单位:市人社局劳动关系科,联系电话:2868781,15053337001)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