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经济“开门红” 地方部署聚焦三大方向 | |||
|
|||
2025年开年近半个月以来,全国多地召开重要会议,部署全年经济工作,并力争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细看各地部署的具体工作以及出台的最新政策举措,激发消费活力、扩大有效投资等成为发力重点,针对提振重点产业发展、力促科技创新,以及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多地也划定了目标和路线图。 “扩大内需”出台务实举措 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一开年,多地围绕扩大内需召开重要会议。 例如,海南省全省扩大内需工作推进大会召开,安排部署2025年全省全方位扩大内需工作。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进会,坚决贯彻扩大内需战略,围绕扩大有效投资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 会议部署确定方向之外,扩内需的具体举措也接连推出。 提振消费方面,广东、广西、重庆、宁夏等多地陆续部署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衔接工作,与此同时,部分地区还出台专门政策来激发消费活力。例如,江苏省商务厅等15个部门近日印发《江苏省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若干措施》,提出15条具体措施,致力于促进夜间商业消费,这是江苏首次出台关于繁荣夜经济的系统性政策文件。河南《推动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围绕零售、餐饮、文旅、住宿等重点领域再发放2亿元新春消费券”。 扩大投资方面,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重要支撑,多地陆续公布项目建设清单,并提出要加快落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重大工程资金保障和项目支撑将有力保持投资平稳增长。”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表示。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也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将成为地方重大项目投资和建设重点。 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日前举行的一季度“开门红”政策举措媒体吹风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称,2025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拟于近期正式发布,今年的300个项目包括12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和180个续建项目。 记者从江苏省2025年全省重大项目建设专题会议获悉,今年江苏省省级共安排实施项目500个、储备项目100个,数量规模同比增加,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开工增量,更加突出与“两重”融合衔接。 力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细看多地开年相关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多次被提及。围绕强产业、锚定特色产业,多地已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务实举措。 宁夏提出,聚焦打好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攻坚战,坚持点线面结合,大中小覆盖,采取非常规举措、支持非常规产业、实现非常规发展,打造“中国算力之都”。湖南省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统筹四类产业,实现重点领域领跑领先”,其中提到“培育壮大锂电新能源材料、低空经济、安全应急等新兴产业,力争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形成新的增长引擎”。另外,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要“抓产业增量”,围绕集成电路科研端和配套端、绿色能源央企龙头、机器人产业链等领域引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以科技创新促产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也成为多地施政的重要抓手。 安徽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川省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工作时指出,“面向重点产业链细分领域,发布企业技术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朱克力表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两者深度融合意味着将前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并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都将是未来政策的着力点。 改革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改革”也成为多地开年部署的关键词。 上海新年首次市委季度工作会议指出,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一批标志性改革举措、推动制定一批重大改革政策、复制推广一批制度创新成果。重庆提出,进一步细化年度改革目标任务,优化改革项目生成机制,总结提炼固化改革成果、完善制度机制,抓好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部分地区已经细化了具体改革举措。今年1月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提出将系统实施三方面重大改革,分别是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扩中提低”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浙江省委改革办副主任王春波表示,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将聚焦缩小“三大差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做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