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制造业非公企业专技人员队伍建设举措的建议的办理答复
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511
建议人: 赵彩霞 等10人
主办单位: 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答复时间: 2020-04-27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赵**等10位代表:

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制造业非公企业专技人员队伍建设举措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淄博市人社局高度重视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全面贯彻《关于加强全省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政策精神,积极落实人才兴市战略,创新民营企业专技人才工作,尤其在兑现人才政策、人才项目评审、职称评审、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民营企业,助推民营企业技术革新、转型升级。这些举措包括:

一、创新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完善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克服唯学历、唯论文等倾向,提高工作量、工作实绩、业务能力和基层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完善评审专家责任制,灵活采用业务测试、评审、面试答辩、考评结合、综合评议等多种方式,对申报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能力业绩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再作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

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鼓励支持依托当地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医疗机构、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公司,创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进一步推进继续教育制度与工作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鼓励参加全省专业技术人才省级高级研修计划高研班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完善人才信息库,建立互联互通的企业查询机制。

三、健全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健全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引导企业加大人才投入,鼓励企业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专门用于人才开发;充分利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加大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的金融扶持。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手机、市人社局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弘扬先进事迹,营造关心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激励引导广大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立足岗位、扎根基层、务实奉献,为全市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感谢您对我市人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427

(联系单位: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科  联系人:孙倩倩   联系电话:2791829

1.创新观念,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 一是政府坚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社会导向,破除束缚非公企业人才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将非公企业技术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二是企业要有自觉更新人才的观念。克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观念,树立“发展是硬道理,人才是硬家当”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后劲,自觉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合理引进、使用和培养人才,改善用人环境,用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三是人才自身也必须更新观念。人才的成长、进步、实现价值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自身素质,要改变过去那种“铁饭碗”的就业观念,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 2. 拓宽人才政策保障范围,并适当向传统中小型非公制造业倾斜,向广大一线科技研发工程师倾斜。 “九层高台,起于垒土”,无数怀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中小型制造业,组成了产业集群,构成了国家的工业基础。在呼唤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时,不仅要考虑企业是否有一定的财力能力,更要关注企业的人才结构能否支撑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建议:一是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的人才政策倾斜,有利于他们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有利于人才的技术创新发展,因为这类企业特殊的人才结构,无法与人才济济的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相比。所以在人才评定方面,除了行业领军人物、创新型人才这些高端人才外,建议对一线广大的工程师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鼓励和肯定;二是高度重视本土人才,把他们看成与引进人才一样,享受“引进人才”的政策中可符合本土人才的若干待遇,或者文凭和职称条件与“引进人才”相同的本土人才,实行“视同引进人才待遇”的政策,让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一样,进一步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扎根家乡做出贡献;三是建议减免市级以下人才补贴的个人所得税,参照省级以上人才补贴;四是针对企业的人才政策,建议减少一些硬性规定,如年龄、职称、学历等的限制,根据企业的业绩和科研成果,给予企业一定的人才评价自主权,留少量的名额由企业自主推荐,这样不仅起到激励作用,更能起到社会导向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自豪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吸引更多年轻人专注于技术研发岗位,更大程度上培育工匠精神。 3.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充分研究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的不同特点,明确区分政策规定的实施范围;二是在出台人才相关政策时,在人才评价、资金项目、社会荣誉等方面,对包含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等在内的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人才,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三是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非公企业人才权益保护方面的执法和监督力度,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例如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要求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严格执行劳动法,能够做到每周双休和法定假日休息等,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